法律人才赋能乡村产业的发展

时间:2022-08-22 09:38:09 点击: 【字体: 收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杨继平律师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若未经允许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法律人才赋能乡村产业的发展

摘要: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背景下,在经济生活中会出现更多的涉农纠纷,乡村社会的长足进步需要更多的精通农业经济和法律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具备重要意义,也面临许多困难。从法治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农村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法律人才的支持。一方面,法律人才可以推进法治宣传工作,更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强大的人才队伍可以保障法律措施的落地实施,给乡村产业发展赋予强大的法律支持,进一步畅通经济纠纷的解决渠道。要充分发挥法律人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作用,就要不断优化法治支撑,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从完善发展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塑乡村产业法律作用机制等方面,不断拓展法律人才的作用空间。

关键词:法律人才;赋能作用;培养机制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打造一支爱乡村、爱农业、爱农民的专业人才队伍,这对法律人才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背景下,在经济生活中会出现更多的涉农纠纷,乡村社会的长足进步需要更多的精通农业经济和法律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来说,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存在法治人才、法治文化、法治环境三方面不足的现实问题,《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为新时期的实践指明了方向,迫切需要充足的法律人才进行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离不开法治保障,需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推动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1]

我国的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最为牢固的保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体系。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主体利益的规范、经济纠纷的解决、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都需要法律人才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扎稳根基、明确底线。同时,在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设置雷同、个性化培养滞后、形式主义盛行,在法律人才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的背景下需要创设新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法律人才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赋能作用。

1661132127249799.jpg

一、法律人才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赋能作用

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具备重要意义,也面临许多困难。从法治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农村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法律人才的支持。一方面,法律人才可以推进法治宣传工作,更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强大的人才队伍可以保障法律措施的落地实施,给乡村产业发展赋予强大的法律支持,进一步畅通经济纠纷的解决渠道。

(一)推进产业发展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来保障产业发展,例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产业发展法律的宣传工作力度不足、进度不够,并未给产业振兴创设适宜的发展环境,宣传内容更新不及时,而且过于抽象,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宣传效果有限”[2]。而法律人才的充实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其一,健全的法律人才队伍可以将普法工作压到实处,传统上,乡村常见的法律宣传方式是刷标语、发放广告,而人才队伍的壮大可以支撑起现场讲解、周期宣讲、针对性答疑等工作,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法治思维。其次,原有的乡村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新的发展理念掌握不够,高素质人才的介入可以制定出新型工作模式。其三,在农村人口外流的背景下,留守的群众文化 素质不高,法律人才队伍有足够的精力为其建构起完善的产业保障法律规范,提升其接受能力。总的来说,在新型人才进入的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可以高效构建起优良的法治氛围。

(二)保障产业发展法律落到实处

在传统的普法进度缓慢的背景下,很难保障法律法规的落地实施,缺乏实践效果的法律法规无法获得农民群众的认可,法律人才的充足可以保障法律执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其一,在多数农村,传统的产业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具备较强的群众认可度。实践出真知,要想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乡村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3]。以土地流转工作为例,当农户个人外出务工时,会将土地转给亲属耕种,以货币或者实物租金来进行交易,私下达成协议,而并未执行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规定,更不用提签署正式文件,当发生纠纷时,求告无门,只能依赖于村委会或者乡村能人来解决,处理效率低、公信力差。而法律人才队伍的壮大可以为村民处理相关产权问题奠定现实基础,为村民群众提供就近服务。其二,部分农村设置有专业生产合作社,在以往的人才匮乏阶段,群众颇感相关手续的繁杂,还有部分思想落后的乡镇干部故意设置障碍,在无形中提升农民的生产成本。而一旦大量法律专业人才涌入乡村,农民既可以依托于专业的队伍来拓展合作形式,法律人才也可以渗透到乡镇政府中改革产业发展制度,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三)为解决乡村产业纠纷提供稳定渠道

囿于城乡二元制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中偏重于城市的进步,而忽略了乡村的法治建设。保障在村人口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就需要合理定位宅基地和承包地权益; 既保障土地资源的变现,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的顺利用地”[4]。乡村的土地、资源等使用权限较为混乱,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容易滋生经济矛盾,而法律解决途径又不畅通,造成农民群众的维权成本高昂,也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法律人才的介入可以在以下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其一,协助农民选择合适的法律手段,由于普法工作落后和农民文化素质有限,使其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解决手段,阻碍着乡村法治工作的推进。同时,我国现有的司法体系只延伸到县一级,乡镇只有司法所的设置,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专业法律人才队伍的参与可以直接给与群众针对性的法律援助,增强农民使用法律维权手段的积极性。

其二,法律人才下沉到乡村可以降低农民解决经济纠纷的成本。农民的产业纠纷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必然会造成高昂的成本,这些会给农民的生活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在某些地区习惯于运用乡规民约来解决问题,法律纠纷往往不被多数人所认可。此时,针对性、高效性、多元性的法律援助就显示出其价值所在,法律人才的长期努力也会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从整体来看,必须也要推动大量法律人才沉到乡村之中,畅通法治维权渠道,迅速厘清产业利益,为乡村产业的大发展奠定前提条件。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发挥法律人才赋能作用的路径

要充分发挥法律人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作用,就要不断优化法治支撑,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从完善发展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塑乡村产业法律作用机制等方面,不断拓展法律人才的作用空间。

(一)完善农村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从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情况来看,应当从整体上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改革开放初期,乡村地区百业俱兴,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乡村的产业发展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少,尤其是转农业技术人才和发展资金极为匮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后,政府和学界都在为乡村的发展思考法律层面的保障措施,以为产业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乡村地区都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因此,在推进相关工作时应当奠定完善的法律基础。其一,要制定《农业继承法》,在韩国的新村运动中通过法律的形式来选定农业继承人,以保障稳定的人才梯队,实现了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充足供应。其二,可以尝制定《农村金融法》,以配合国家的普惠金融、金融富农等措施来为乡村产业发展汇聚更多财力。我国在农村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正在展开,但是在效率和推进方面应当加快速度,以更好地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立法、执法工作的开发高度依赖于新兴法律人才的培养。

(二)完善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其一,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当根据发展需求增设涉农课程。高校要运用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培育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修养,培育其为地域农业产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在课程建设中应当立足于经济发展需求,为乡镇司法所培养较高水平的人才。将涉农课程、民族民俗学、乡土文化等课程加入专业选修课,并鼓励学生辅修三农专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理解乡村产业法律工作。其二,要建设法律专业涉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高校与基层相联合的人才配糖模式,院校要与基层司法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完善大学生实践的环节控制,以默契配合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升法律专业人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地方政府要为深入基层一线的大学生制定广阔的晋升空间,保证其发展前途。为更有效、有针对性地提出涉农法律纠纷的解决方案,法学专业学生须深入认识新时代农村经济建设、法治建设中现存的主要问题”[5]。高校要与基层单位联动,打造一系列稳定、高效的法律专业实践平台,在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丰富其实践经验。其三,要规范基层的法律服务程序。

师生本身的教学和学习任务繁重,无暇在混乱的处理程序中完成实践任务。基层单位应当自主规范司法所的工作,以调动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兴趣,促使专业学生切身投入到产业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中,以行促知。教师要发动学生参与到一线法律服务中,在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推进乡村的普法工作。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处置各种纠纷的能力。最后,在人才培养中要厚植家国情怀。基层是一个大熔炉,也是展现自我的大平台。要在新时期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需要有一批密切联系群众、具备创新思维的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以爱农村、爱家乡、爱祖国为主题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活动,鼓励优秀的学生扎根基层、发展基层,进而实现自身的提高,为乡村的产业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三)重塑乡村产业法律作用机制

农村法治化治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选择”[6]。在以往的乡村事务物处置中,法律的作用要弱于乡规民约,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当突出法律的地位,拓展法律作用路径,为法律人才的介入奠定基础。其一,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权益。在农村土地流转、创办生产合作社方面,要引导群众主动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基层单位要联合法律人才做好多种风险的处理预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的稳定秩序。市场主体在参与乡村产特发展时一方面要主动遵守法律法规,以优良的企业形象来促进乡村发展。另一方面要承担起普法的相关任务,以资本优势构建良好法治氛围。政府在资本下乡的过程中,应当强化自己的监管职能,保证乡村产业的清洁发展、廉洁发展。

其二,要以法治手段作为解决经济纠纷的主要渠道。在乡村产业发展中,要想真正突出法律发挥的作用,应当在多种纠纷矛盾的解决中使用法律手段,相对淡化乡村能人、村规民约的作用。基层单位要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增进农民对法律的认知,培育其法治思维。一方面,在产业纠纷的处理中,应当以法律法规手段来科学认定双方的权利与责任。借助于法律手段,在避免人治弊端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应当加大针对村民的法律补贴,鼓励群众更为积极地使用法律渠道来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基层单位可以将法庭、调节会议等服务下沉到乡村,便利村民使用。同时,政府也可以开展守法、用法、护法模范表彰活动,带动群众更好地使用法律法规。

1661131937916216.jpeg

结语

在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的法治保障时,所面临的问题是乡村法治建设滞后与法律人才分布不均的矛盾。我国的多数法律人才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基层缺乏高素质、大基数的法律人才队伍,导致乡村振兴的法律保障建设始终无法步上正轨。为了充分发挥法律人才对产业振兴的赋能作用需要多方联动,高校、乡村社会、政府机关三者联动,以完善的培养机制、健全的工作模式、完整的法律体系来助力法律人才深入乡村工作。

参考文献

[1]汪恭礼. 乡村振兴:法治保障问题探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05):20-30.

[2]张颖.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1(04):88-92.

[3]胡胜. 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护航[J]. 人民论坛,2018(06):106-107.

[4]陈柏峰. 促进乡村振兴的基层法治框架和维度[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40(01):3-17.

[5]魏佳容,李长健. 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2018(02):42-46+94.

[6]李玮,刘维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法治化治理路径研究[J]. 学理论,2021(03):34-36.


 杨继平律师 

1660182793687782.png

执业证号:15134200810807711

联系电话:17380824277  13881472279(微信号)

简介:2007年8月开始执业,2010年四川月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2017年10月设立四川骁驰律师事务所,任主任,2021年3月更名为四川典度律师事务所,任主任。系凉山州律师协会监事、凉山仲裁委仲裁员、凉山州法律专家库专家、四川省律师协会公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招投标专家、民革会员、凉山州第十三届政协委员,西昌市司法局外聘政府法律顾问律师;律所多名律师为西昌法学会会员,普格县人民政府外聘法律顾问律师。

擅长领域:全部领域,擅长处理重大疑难经济案件、行政案件、死刑案件、破产案件,金融保险案件,投融资并购法律风控,高端私人律师经验丰富。

TAG: 西昌律师
热评TOP10